发布日期:2024-08-26 06:29 点击次数:95
沈从文与丁玲的友谊,曾一度在中国文坛被传为佳话,丁玲第一任丈夫胡也频与沈从文是挚友,三个人的友情自然不必多说。
然而,晚年时的丁玲与沈从文关系却恶劣到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步,丁玲甚至一度痛批沈从文是“伪君子”、“胆小鬼”。两人的关系,至死都不曾有所缓和。是什么让两位文学巨匠在晚年,本该从容宽和的年岁里反目相向,至死互不原谅呢?
或许,我们可以从早年丁玲丈夫胡也频尚在世的时候找到一丝苗头。胡也频、沈从文和丁玲三人曾合作创立了红黑出版社,因经营不善停刊欠债,胡也频去了山东济南教书,不久丁玲也随之而去,而沈从文则成为了一名教师,三个人为了生活,分道扬镳。
再次重聚,已经是1931年的冬天了。彼时,文坛出现了左翼作家联盟组织,丁玲和胡也频跟着加入了“左联”,沈从文对“左联”心有芥蒂,并未加入,或许正是因为如此,他们之间的信仰和政治观点开始发生了改变,也为沈从文与丁玲日后的决裂,埋下伏笔。
事情的发酵,或许是一个叫冯达的人的出现。丁玲和胡也频加入“左联”不久,胡也频被国民党枪杀,沈从文陪伴在丁玲身边,甚至为了帮助丁玲母子躲避国民党追杀,弄丢了工作,这份情谊还一度被文坛传为佳话。
沈从文见到冯达的时候,丁玲已经与冯达同居半年了。然而沈从文对冯达这个人是不太“满意”的,还曾给丁玲写过信劝诫他。当然,如果沈从文的劝诫起到了作用,或许就不会有后面的一系列事情了。
1933年,在冯达的举报之下,丁玲被国民党抓捕。这是沈从文没有料想到的。眼看着故去好友胡也频的悲剧即将在丁玲身上重演,沈从文写下第一篇关于丁玲被捕一事的文章《丁玲女士被捕》。
与此同时,与蔡元培、杨杏佛、胡愈之等38位文化名人,联名向南京政府致电,要求释放丁、潘二人。然而不久后,天津《大公报》发表一则消息,称丁玲已于6月15日被枪杀。
促使沈从文与丁玲决裂的,就是这篇在沈从文以为丁玲被枪杀后创作的《记丁玲》。沈从文在以为丁玲被枪杀后,悲痛难忍,将对痛失挚友的心情倾注于笔下,开始写记述丁玲生活的长篇传记。也正是这篇传记,惹怒了丁玲。
其实在《记丁玲》之前,还有两件事。丁玲被捕后,沈从文又去了常德,有青年告诉沈从文,丁玲的母亲在常德,但是沈从文没去看望。青年很气愤的把事告诉了丁玲的母亲,丁玲的母亲无意间对丁玲提起。
还有一件事是丁玲被捕后,冯雪峰想保释她,恳求过沈从文出面,但却被拒绝了。丁玲知道这两件事后,认为沈从文是个怕惹祸上身,受到牵连的伪君子。这当然不足以摧毁两人的友谊,事实上,丁玲还曾两度探望过沈从文。
真正决裂是在二十年后,丁玲接触到《记丁玲》这部作品之后。起初丁玲只是随便翻翻这本关于她的传记,没想到看到后面越来越愤怒,甚至当众痛批这部作品是“一部编得很拙劣的小说”、“胡言乱语”、“连篇累牍”。
这部作品详细描述了丁玲的生平,她与冯达的相处,也有很多细节被公之于众。冯达对于丁玲而言,是一个敏感的人物,在很多当时的报道里,冯达充当了一个背叛丁玲,投靠国民党,致使丁玲被捕的角色。
这样一个角色对于丁玲而言,本身就是敏感,不喜欢被旁人提起的。而沈从文不仅提了,还将两人的相处细节大写特写,公诸于世。在书中,有少数几句三言两语带过,有意无意地在她的私生活中蒙上一层“粉红颜色”,这对于自尊心很强的丁玲来说,无疑是一种侮辱了。
在她受罪的时候,她的朋友却将她的生活写成一部“迎合小市民的故事小说”,站在丁玲的角度,确实很难不生气吧。